2002年,收入最高的内资会计师事务所与中外合作所平均收入比为1:4.06,到2011年缩小到1:1.68。专家们推测中资所接近“四大”的日子应该就在5年后。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日前发布的2012年百家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信息显示,排在前4位的是近10年来榜单上的常客、被喻为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四大天王”的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在中国境内的合作事务所。
榜单公布后,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的会计师事务所与“四大”所差在哪儿?
第一,品牌的差距。“四大”所有着上百年的积淀,而我们的会计师事务所还很年轻。目前很多中资所已经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行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着眼,不断壮大自己。更多的事务所,也已经多手段、多渠道在进行品牌推广。
第二,业务收入的差距,根本在于业务结构上。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构成大多数集中在传统的审计鉴证领域。而“四大”的非审计业务比重达到了60%左右,这意味着当今在会计事务的主战场上难见我们的身影。非审计业务不是我们不为之,实在难为之。比如非审计业务中的会计咨询一项,对公司的人才结构要求很高。原来以传统业务搭配人才的中资所,人才队伍的“瓶颈”决定了难有更大作为。
第三,能否取信于市场是关键。为什么国内客户愿意选择“四大”,而对本土企业兴趣不高,恐怕不能仅仅归结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一个会计师事务所能扎根全球上百年,除了实力,深层次原因在于其客户对他们的巨大的市场信任,信任来自事务所的自身魅力,按照业内人士的话说,就是专业和诚信。我们可以暂时输收入,但不能输主旨和精神。会计师事务所的主旨精神涵盖很广,首先你要不做假账,你要取信市场,这是最为基础的。就是这业内的基本功,往往都被一些事务所忽视了。
第四,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四大”的上市客户源数量远低于本土事务所,却实现了远高于本土事务所的收入,其深挖掘能力和服务的高附加值值得本土事务所学习。由此可见,我们能否在观念上、经营思路上和国际接轨,是根本性的和决定性的。
10年间,榜单不断发生着变化。2002年,收入最高的内资所收入与中外合作所平均收入比为1:4.06,到2006年达到最高的1:7.12,2006年成为指标的转折点,之后这一差距开始逐年缩小,到2011年缩小到1:1.68。专家们推测,随着这一进程的不断加快,中资所接近“四大”的日子应该就在5年后。当然,这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