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 监督 · 管理 · 协调
辽宁省注册会计师协会 辽宁省资产评估协会

金融审计:本土所应内修武功 外谋机遇

发布时间:2012-11-29

11月18日,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财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王军在会上强调:“全行业一定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围绕建设社会审计强国目标,进一步研究谋划行业发展思路和举措,加快提升行业服务金融市场的能力。”这一讲话显示了领导层提升注会行业金融审计能力的决心,对本土所金融审计无疑是一大利好。

那么,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金融审计的短板有哪些?如何提高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在服务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

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人才匮乏金融审计市场大

去年5月,国际咨询机构德勤发布了《德勤全球风险管理调查》,采集了世界各地金融服务机构的风险管理状态的第一手资料,报告指出:“受访的多家机构称其风险技术系统需要改进。”

今年5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杜金富表示:“‘十二五’时期,如何完善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综合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和综合竞争力,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近日在北京出席2012金麒麟论坛时称,近些年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一国经济和政策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引起金融资本的转移和投机,在全球范围内导致金融动荡,甚至造成经济危机。作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中国经济无法与世界“脱钩”,无法在世界动荡中免疫,这就要求我国的商业银行切实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事实上,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全面风险管理方面起步时间不长。由于市场的封闭性,此前银行进行“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内控方面,尚未达到巴塞尔委员会要求的“全面的风险管理”。

清华大学金融工程研究所主任韩军表示:“‘全面风险管理’简单来说,就是要求银行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个方面风险进行面面俱到的管理,同时强调全过程的风险计量、分析和控制。目前,大部分国内银行在全面风险管理方面起步时间不长。”

清华大学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中心执行主任陈秉正教授表示,如果说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风险管理则更多地强调科学性。对金融机构来说,风险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尽管国内金融机构对风险管理的认知度在逐步提高,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金融机构与国外同业相比,风险管理水平差距仍很大,这个差距主要是体现在人才上,我国对风险管理人才缺乏系统的培养。

业内人士分析称,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人才缺乏,客观上需要中介机构在此方面提供咨询、审计等帮助,无疑是我国注会行业的一大市场,为我国注会行业带来了开拓金融审计疆土的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本土所正苦等外部机遇

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同时在上海香港两地成功上市,开创了A股H股同时发行、统一定价和同日上市的先河。2010年7月5日中国农业银行正式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至此,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部实现上市。

由于需要同时面向国际投资者和国内投资者,四大行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四大”作为其年报审计的中介机构。

2011年,普华永道中天对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年报审计收费分别为2.1亿、1.4亿人民币安永华明对工商银行年报审计收费1.6亿人民币;德勤华永对农业银行年报审计收费1.3亿人民币。据悉,在今年夏天的换审报价中,安永以低于前任普华永道12%的报价拿下中国银行的外部审计业务,毕马威以低于前任安永月16%的报价争取到工商银行,普华永道以低于前任安永28%的报价争取到中国农业银行。同时,普华永道续签了建行。

“从被审计金融机构来说,同时在A股、H股上市的大型银行都有传统的“路径依赖”,选择“四大”作为审计方,有利于他们在国际市场上树立外部形象,也与相关管理层推诿责任有关。另外,在支付审计费用上,银行也不像其它企业对成本压力那么敏感。”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连起向本报记者表示。

谈到银行金融审计的问题,韩军推断有两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方面,巴塞尔管理委员会不断更新巴塞尔协议,对金融业的风险监管提出新的要求。国内银行全面风险管理起步较晚,如果国内银行风险管理不重视,就很难跟上巴塞尔协议的更新。另一方面,除了年报审计,国内大型银行和“四大”的之间的“默契”还来自“四大”给银行提供风险管理方面咨询和培训的服务,而在这方面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表现得比较欠缺。由于缺乏和银行互动的机会(例如培训、咨询),本土所在金融审计方面和大型国有银行“牵手”比较困难。

也许在某些国人眼里,“远来的和尚好念经”。韩军提到,“四大”中有些风险管理的培训和咨询做的并不到位,只是利用了国内银行全面风险管理起步晚的空子。

由于“四大”垄断,本土所面临金融审计壁垒,张连起打了一个比方:“一壶水已经烧了‘99度’,现在只差‘1度’。而这最后‘1度’却需要包括国家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银监会、相关金融机构在内各个部门与单位,举全行业之力,多措并举,上下联动、相互贯通,形成聚力才有可能完成。

谈到本土所如何才能打破金融审计壁垒,“需要等待机会,。”张连起说。“机会和人才是互动共生的关系。金融机构和社会舆论需要抛开心理因素、形象因素、推诿责任因素等考虑,现在已经到了本土事务所接受市场检验的时机。”

张连起认为,在人才储备方面,本土所的确存在人才结构单一的短板。不过和“四大”相比,本土所服务金融市场的能力已经从之前的“不能望其项背”到基本上可以“与之比肩”。本土所缺的不是硬实力,而是软实力。

修炼内功,擦亮品牌

严格来说,本土所在资源上还有所欠缺,例如没有足够的项目经理、后台支持系统不足以及对风险控制的专业审计经验太少,等等。但是,不少本土所也在金融审计方面做了不少“功课”。

“如果银行对我们操作项目的能力有顾虑,最好是双方多些机会沟通,这样,他们就能够看到民族品牌的事务所在金融审计方面的研究,是踏踏实实做了准备的,脚步是稳健的。”张连起说。专业研究方面,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技术部门编著了《计学撮要》,这本书提到了银行合并衍生金融工具等复杂问题;探讨了注册会计师如何通过理解会计准则,运用专业判断,解决实务中没有准则依赖的问题。

“四大”在金融审计市场上拥有一张“名片”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本土所如何在品牌建设和人员培养方面下功夫呢?

事务所的品牌建设如何强调都不为过,特别是在服务金融市场的背景下。“决定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包括市场能力、业务规模等多种因素,但是我更看重品牌和人才这两点。品牌是一个事务所区别于其他事务所的一个重要资源。要实现品牌认同度、品牌资产、品牌信誉上的提升,将知名度转换为美誉度,这需要一批能够在市场上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金融审计人才存在。”张连起说。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9月2日在注册会计师行业领军(金融审计方向后备)人才培训班学员结业前座谈上指出:“目前,我国金融审计业务与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金融审计专门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缺口很大,需要我们抢时夺势,迎头赶上,加大、加快、加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金融审计专业人才,并取得金融审计业务发展的重要突破,更好地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韩军也指出,对银行本身而言,逐步缩小与国际风险管理水平的差距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主要是因为高端风险管理人才不足;而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者大多有着会计和财务背景,有风险管理背景和经验的不多,所以,能胜任全面风险管理审计的人才更为匮乏。

所以,韩军建议,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在修炼内功的方面下大力气。随着当前本土所拥有国内以及国际注册会计师认证资格的人才越来越多,本土所的审计能力和业务范围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只有培养出能够真正胜任全面风险管理的人才,本土事务所才有可能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提高专业人员金融风险的知识和水平,加强其相关经验的积累必不可少。

业内人士称,随着金融业务不断拓展,金融审计内容也在更新,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金融审计的特殊性,金融审计行业还需要积极的向相关行业例如计算机、风险控制等领域引进人才,全面提高金融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促使金融审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张连起建议,培养金融审计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包括金融研究专家、深度质量控制专家、品牌塑造专家、人力资源专家、高端人才培训专家。只有当这些专家聚合到事务所,本土事务所才能构建一个与众不同的品牌,营造见贤思齐、英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前段时间媒体纷纷报道上市银行年报风险披露,业内专家称审计机构难辞其咎。因此,韩军也期望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利用这次“四大”审计上市银行年报存在问题的机会,抓紧学习,并积极和上市银行沟通信息。

本报短评

21世纪人才最宝贵!

我国的金融业务向着更复杂的领域延伸,资本市场的监管要求也日渐和国际标准接轨。在这种大前提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抓住金融审计的发展机遇。

如果会计师事务所想在金融审计领域走得更远,就必然需要培养优秀的金融审计人才,所以,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具备“育人”之心,不断为行业金字塔尖的高端人才缺口输送新鲜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