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注会行业大动作接连上演,各种合并、兼并案例持续冲击着公众视野,助推“做强做大”战略不断向前迈进(详情见《会计师事务所合并“那些事儿”》)。在大型事务所致力于开疆拓土的同时,很多“默默无闻”的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中小所)在“做精做专”的战略下也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之路”。当然,中小所在发展路上也遇到了很多困境,这不仅要求中小所强化自身能力,还需要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为其提供更加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
为此,本报特采访了北京地区五家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小所,报道它们在“做精做专”路上的特色业务、发展瓶颈及诉求。
案例一
北京兴原:巩固三大基本业务努力横向拓展
北京兴原会计师事务所目前有36名注册会计师,主要从事企业年度报表审计、军工科研单位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等业务,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主要涉及到财务收支审计与离任审计。上述三项审计业务约占公司业务的90%以上。
对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北京兴原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贺海正向本报记者介绍,虽然注会队伍越来越庞大,但是感觉注会审计市场却在逐渐缩小。比如,税务审计,以前是注会审计的法定业务,但是现在注税也加入进来。
面对发展中的压力,北京兴原会计师事务所的策略是一定要巩固现有业务,再努力去横向拓展业务。比如,可参与造价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对资产评估业务中的流动资产进行审计等等。
贺海正呼吁,希望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能多为注会行业争取业务领域,争取生存空间;希望放宽会计市场,在审计业务招标问题上,不要设定必须排名前多少名的可以参加。企业属于哪一级的,就让哪一级的事务所去做,因为大所的业务范围未必能覆盖到全国的每个角落,很多大所接到业务之后,最终还是会委托给小所去做。
案例二
中通:以专项审计弥补淡季业务不足
中通会计师事务所成立于1993年4月,今年已整整走过了二十个年头,目前有29名注册会计师。二十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并不算长,但在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史上,这样的老所,在北京最多也不过几十家。
“二十年来,中通会计师事务所从最初的‘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行政色彩浓厚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发展到今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有成绩,凭的是诚信,凭的是坚持,更凭的是专业做自己能做的事。”中通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郭凤君向本报记者表示。
郭凤君介绍,中通会计师事务所大多数注册会计师均来自国有大中型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拥有丰富的会计和财务管理经验,因此,多年来,中通会计师事务所一直坚持走以专项审计弥补事务所淡季业务不足的发展道路。通过多年的摸索和探讨,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各种专项审计业务的审计经验,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审计队伍,在一定领域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形象。目前,该所又准备向财务咨询和代理服务等领域拓展。
作为中小所,能否持续发展是摆在中通会计师事务所面前的首要任务。郭凤君希望有关部门也能够真正做出一些有利于中小所发展的措施,比如:放开一些中小型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三级以下全资控股企业的审计门槛,引导和鼓励政府购买一些中小所的审计服务等。
案例三
北京润鹏冀能:立足中小企业审计及财税咨询服务
北京润鹏冀能会计师事务所有11名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业务水平较全面,其中,该所立足中小企业的审计和财税咨询业务目前效果较为显著,这两项业务占到该所总业务收入的50%以上。
北京润鹏冀能会计师事务所从成立之初就本着服务中小企业这一理念,在验资、工商代理业务中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成为中小企业信赖的合作伙伴。
北京润鹏冀能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焦春河对本报记者称,北京润鹏冀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有很大一部分是企业带来的。目前该所经营中的最大难题就是低端审计、验资市场价格恶性竞争太过泛滥。“有些小微型事务所通过极力压缩办公费用或将业务转包给没有资质的代理公司来降低各种开支,开展价格的恶性竞争,给行业健康发展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焦春河说。
焦春河介绍,北京润鹏冀能会计师事务所一直着眼于自身发展,迫于压力也实行过降价措施,但始终坚守质量第一。对下属各服务部门采用部门经理责任制,把好质量关,积极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因此该所的收费价格要比一些小微型事务所相对要高一些,虽然在竞争中损失了一些客户,但是经过该所验资审计过的企业回访率还是很高的。
焦春河表示,希望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能够治理不负责任的降价行为,不正当低价竞争行为损人不利己,不利于审计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良性成长,损害了整个注会行业的公信力。
案例四
北京东易君安:司法会计鉴证审计占业务总量70%左右
东易君安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5年,现有执业注册会计师8名,总职员20人,主要业务是司法会计鉴证审计,其收入大概占业务总收入的70%左右。
东易君安会计师事务所总经理李宝瑞向本报记者表示,司法会计鉴证审计,不同于会计报表审计,司法会计鉴证审计要抓住关键点,准确及时地审计出每个问题,且都要有详细真实的资料作为佐证。
目前东易君安会计师事务所在开展业务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一些行业系统要求会计师服务机构要有多少执业会计师、多少员工、年收入多少、营业面积多大、注册资金多少……致使小所根本无法入围。案例五
中天恒:创新、深挖经济责任审计不随波逐流
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自成立以来,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勤于耕耘与探索,更有一个难能可贵的经营特色,那就是始终把创新和研发当成自己成长的基石。为了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中天恒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就经济责任审计、建设项目审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全面预算管理、项目后评价、财务能力评价等课题进行了长期深入研究,形成了中天恒自己的理论体系、操作规范和应用指南。
“正是在‘做精做专’战略的指引下,中天恒在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咨询及其审计、建设项目审计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总经理李三喜对本报记者称。
李三喜介绍,中天恒自成立之初就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课题研究小组,潜心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理论、规范和操作的研究,积极参与政府部门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制度的制定工作,形成了一整套中天恒自身的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体系,出版了《经济责任审计系列丛书》,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特色之一。
近年来,中天恒先后受国家部委机关、中央企业、地方行政企事业单位委托实施了上千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经验。
对于面临的经营困境,李三喜介绍,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行业壁垒、资质限制较多,行业恶性竞争、收费低现象严重。
“至于如何克服这些难题,我认为应让市场说话,政府少管。政府对经济干涉太多,这实际上是社会通病,需要继续改革。中天恒的策略是开发新产品、新市场,不随波逐流。”李三喜说。
建议一
行业支持政策应注重务实
中注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毓圭曾指出,中小所的发展是行业整体做强做大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中小所的健康发展,行业“做强做大”就缺乏坚实的基础。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注会行业规划”)明确指出,推进大型事务所“做强做大”,重点扶持,使10家左右大型事务所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跨国经营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着力提高对境内外上市公司、特大型企业集团、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区域企业的专业服务供给水平;支持中型事务所做精做专,推动指导中型事务所改变传统单一的审计业务供给,创新发展模式、服务方式和技术手段,不断挖掘引导市场需求,做精做专服务领域。培育形成200家左右能够为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中型事务所;规范小型事务所发展,通过扶持引导,使小型事务所成为面向小型企事业单位、面向“三农”、面向基层提供优质会计审计服务的主体力量。
然而,在采访过程中,很多中小所都向本报记者反映,相比大所的“做强做大”战略,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对中小所的“做精做专”战略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与此同时,业内众多事务所近期以“做强做大”为目的祭出的一系列合并“大手笔”还给中小所造成了一些压力。
郭凤君向本报记者表示,会计师事务所改制以来,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始终倡导“做强做大”、“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同时,为了鼓励事务所“做强做大”,财政部门不断出台一些有利于大所拓展业务的相关政策,这对于以从事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专项审计为主的中通会计师事务所来说,收入规模和人员规模等条件成为该所承接业务的最大障碍。
“在目前鼓励事务所‘做强做大’的大背景下,中通会计师事务所有些业务逐渐开展起来。但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做强做大’的唯一途径就是合并。可合并对于中通会计师事务所这些“大龄青年”来说,高不成、低不就,如果想真正找到一些门当户对所进行合并恐怕很难,而且距离‘做强做大’的目标也是非常遥远的。”郭凤君说。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甚至直言,“做强做大”的政策是失败的,成功的几乎没有,有的虽然合并了但却在逐渐分离,执业质量并没有得到提高。
不过,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市场部主任胡勇则认为:“大型事务所组建的加速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并不会给中小所带来压力,相反,大型事务所的组建还为中小所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大型事务所组建后,其业务领域必然向金融审计、跨国审计等高端市场靠近,并没有过多的精力顾及证券、期货以及为中型企业提供审计服务等中低端市场。”
焦春河也指出,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做强做大”有利于整合资源,更好地发挥特长,由于中小所的人力资源和客户资源都有限,可以开拓多种形式的服务市场,着眼于审计咨询某一方面的市场需求,与大中型事务所形成高低搭配。所以,“做精做专”更适合于中小所。
对于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对中小所的支持力度问题,李三喜认为,近年来,主管部门在支持中小所“做精做专”方面做规划、发文件、开会议,力度不能说不大,但形式主义多,真正落地少,支持更需要务实。
“目前我国对中小所的‘做精做专’(的支持)可以说是‘雷声大雨点小’,做精做专不是靠喊几句口号发几个文件就可以做到的,后面还有很多很多的具体工作要做。”资深注册会计师、江苏省南通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副秘书长刘志耕向本报记者指出。
焦春河认为,近几年在北京注协支持下成立的中小所联盟是个很好的尝试,不过如何让中小所能够寻找到自己的那块“蛋糕”,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还有很多政策空间可以发挥。
建议二
中小所仍需提升自身能力
“注会行业规划”提出,引导中小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中小企业公司秘书、财务总监外包、信贷资信证明、代理记账、代理报关、市场调查、尽职调查、社会责任调查、职工社会保障调查、共性技术转移、人力资源咨询、农村财务公开等咨询业务领域。业内人士认为,中小所围绕上述业务领域“做精做专”不仅需要主管部门、行业组织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也需中小所自身不断努力,克服重重困境,将品牌优势发挥至最大。
胡勇认为,中小所在实施做精做专战略时,应避免业务类型堆积、业务人员更换频繁等问题。应集中有限的人力资源,专注于某一个或者几个领域,真正做出特色,做出标准。
“打铁还需自身硬”,刘志耕认为,中小所“做精做专”还需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实力。
“中小所‘做精做专’要看准可以施展自己‘精’、‘专’的领域,不仅要有能够发挥自己‘精’、‘专’领域的专业特长,而且还必须同时有发挥事务所‘精’、‘专’水平和能力的相应的客户群体,以能够锻炼和体现自己在某一领域的‘精’、‘专’。另外,中小所一定要发现自己的专业人才,自己具体可以在哪些领域培养出专业人才,要知道人才是‘做精做专’的根本。”刘志耕说。